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作为学子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也检验着学生们多年来的知识积累与综合能力。其中,中考语文试题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度,成为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标尺。它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考察,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文化素养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全方位检验。
一、试题结构解析中考语文试题的结构通常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古诗文鉴赏、写作等几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侧重于对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考查;阅读理解则通过阅读各类文本,检验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古诗文鉴赏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与历史知识;而写作,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它不仅考察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考验其思维深度与创新精神。
二、备考策略探讨面对如此全面而深入的考查,如何有效备考,成为每位考生关注的焦点。首先,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根基,只有根基扎实,才能构建起高楼大厦。因此,日常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定期复习,确保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其次,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它要求考生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能深入分析文章的主旨、结构、语言特色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多阅读各类文本,培养敏锐的语感与深刻的洞察力。再者,加强古诗文学习。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文,不仅要背诵默写,更要理解其内涵,感受其韵味,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最后,注重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考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以及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平时要多写多练,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技巧。
三、应试技巧分享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备考策略后,掌握一些应试技巧也至关重要。答题时,要注意审题清晰,明确题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对于阅读理解题,要先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再仔细阅读题目,根据题目要求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古诗文鉴赏题,要注重对诗歌意象、意境、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写作时,要注意构思清晰,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同时要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与思想的深刻阐述。
四、心态调整与心理建设除了知识与技能的准备,良好的心态也是中考成功的关键。面对考试,考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既不过分紧张,也不过于松懈。要学会自我激励,相信自己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要学会放松自己,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中考语文试题,虽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语言的魅力,思考人生的意义。愿每位考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功底,迎接这场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回望中考,它不仅是对过去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开启。让我们带着这份经历与收获,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中考语文古诗词试题(2)
8、本词上阕描写军旅生活,写了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和沙场点兵等五个画面;
下阕描写了骑快马、拉雕弓的战斗场面。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第①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3、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
答: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
4、你认为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5、本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
答: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答: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九、《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考题集锦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
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表达了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7、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叙事(描写);下阕重在抒情。
8、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9、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1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13、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十、《雁门太守行》
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6、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
十一、《观刈麦》
1、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贫妇拾麦的目的是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 。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
4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十二、《观沧海 》
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5、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
6、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7、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8、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9、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这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十三、《望岳》中考题集锦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3、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4、"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6、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7、本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早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8、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
十四、《登飞来峰》中考题集锦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十五、《行路难》中考题集锦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简要分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4、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出诗人自信的性格。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 :1.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2.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答案 :1.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三、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1、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小学六年级期中考语文试题
当半个学期结束后,就意味着语文期中考试来了,希望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现在开始做语文期中考试的试题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期中考语文试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小学六年级期中考语文试题一
一、选择题。(5分)
1、少年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这句话属于( )描写。
A、环境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2、傣族人家至今( )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A、 井然 B、依然 C、安然 D、截然
3、“旁逸斜出”一词中“逸”的意思是( )
A、安乐 B、逃跑 C、散失 D、超过
4、《鲁滨孙漂流记》一文的自者是( )。
A、契诃夫 B、安徒生 C、笛福 D、马克•吐温
5、“孰为汝多知乎”一句中“为”的意思是( )
A、 为,谓 B、做,行 C、因为 D、变成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穷人》都反映了沙俄黑暗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
2、《一夜的工作》文中的中心句是“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
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而写的演讲稿。 ( )
4、老舍原名舒庆春,子舍予。《北京的春节》一文写出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喜庆。( )
5、“哦!您,您就是——”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话未说完。( )
三、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5分)
yán jùn qún dōu tóu xián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 ( ) ( ) ( ) ( )
2、给下面每个字组两个词。(5分)
歉( )( ) 鼎( )( ) 躁( )( )
峻( )( ) 鸿( )( )
3、填空。(7分)
(1)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 ,其实是无异于 。《门外文谈》
(2)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 是唯一
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3)人们用“ ”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4) 门前流水尚能西。
(5)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 。
(6)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 ,要看到 ,要提高 。
4.我会选词填空。(4分)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无论……都…… 既然……就……
(1)雷锋叔叔( )离开了我们,( )他的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2)( )哪一门学科,( )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严格的科学态度。
5、按要求写句子。(9分)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2)我班全体同学通过并讨论了这次诗文诵读计划。(修改病句)
(3) 雷雨来了,像有一千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雷雨来了,像 ,又像 。
六、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12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 jiàn jiān )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 pū pù )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 姿态 姿势 )与娴熟( 技巧 技能 )。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1、“鞭”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2分)
2、用“√”在文段中选择恰当的读音和词语。(2分)
3、写正月初一,作者主要运用 表达方法。(2分)
4、在除夕这一天人们主要做那些事情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至少写四项活动)(2分)
5、片断中的我最喜欢的词语有“ ”、“ ”这两个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 ,这里饱含着。(4分)
(二)《蒙娜丽莎之约》选段(12分)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mǐn)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tián)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jīn)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大概( ) 奇异 ( ) 柔和( ) 涂抹 ( )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蒙娜丽莎的脸颊、 、
、 、 等部分。(4分)
3、划双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写出了
(4分)
4、“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这两名话写出了我 的心情。(2分)
(三)课外阅读。(16分)
突袭而来的夏日风呜呜叫着,时而紧贴地面,将街头的纸屑高高扬起,时而窜上天空,将一朵朵黑羊般的云驾赶到一块。于是,天色迅疾阴沉下来。
顷刻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急雨如箭,行人躲在屋檐下,仰望着墨泼的天空。
就在这时,“叮铃铃……”驶来一辆辆棕色的三轮车,它们像惊涛骇浪中浩荡而来的小船。
“上车……每位两元。”三轮车工人迎着风雨呼喊。
困在雨中的行人争先恐后登上车。棕色的三轮车在风雨中唱着欢乐的歌。
“叮铃铃……”一位最年轻的三轮车工人,蹬着车,绕城一圈后就要返航了。
霎时,他仿佛忆起大街拐角处,还有三双忧郁的眼睛。他们蜷缩在屋檐下,小小的单衣早被雨水溅湿,只有紧搂在怀中的小书包还没有沾上一滴水。想到这里,年轻的三轮车工人在风雨中义无反顾地调转了车头……
“叔叔……我,我们……没钱……”三个小孩可怜的声音在颤抖。
谁说我们认钱不认人年轻的三轮车工人愤怒地大叫我不要钱这沙哑的声音撕开雨帘,在与暴雨的碰撞中闪着光芒。
在这座被夜色笼罩着,被短暂的暴雨统治着的小城中,这辆三轮车严严地垂下了湿透了的帆布,载着三个小孩,穿过风雨,向前驶去,一路上留下一串新歌。
1、认真读读短文,请给本文加一个题目。(2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2分)
瞻前顾后——( ) 开朗——( )
3、用简短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4、文中两次写到了三轮车的“歌”,但“歌”的含义有所不同。请写出来。(4分)
第一次“歌声”暗指
第二次“歌声”暗指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4分)
七、习作。(40分)
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就像一场多彩的梦!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你在哪一方面感受最深请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一说,表达出真情实感。字数在450。题目自拟。
小学六年级期中考语文试题二
一、字词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上横线。(2分)
挑拨离间(jiān jiàn) 门神尉(yù wèi )迟恭的画像
购物券(juàn quàn ) 参(cēn cān shēn)差斑驳
2、联系语言环境,给下面句子中的拼音标上正确的声调。(2分)
在学习中,总会碰到一( y i )些困难,但只要我们不( bu )怕困难,迎难而上,一( y i )切困难都不( bu )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你说是不( bu )是如果不( bu )信的话,你可以亲自试一( y i )试,通过实践,你会认识这一( y i )真理。
3、写出下面读音是“ju”的字。(2分)
家( ) 抗( ) 戏( ) 临危不( )
4、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适当的填在句中的括号里。(5分)
同心( )力 日( )月累 五彩斑( ) 尺( )寸阴
浮想( )翩 画蛇( )足 棋( )对手 宾客( )门
(1)、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们要( )地保护地球。
(2)、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只有( ),我们的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起来。
5、先用“望”组成六个词语,再分别填入下文中:(3分)
凡卡( )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 )。他给爷爷写信,( )爷爷能来接他回家,这是他美好的( )。信寄出后,他整天等待着。半年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信,他很( )。一年后,家里捎来信,说爷爷死了,凡卡彻底( )了。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带点字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6分)
(1)[ A ] 醇chún美 [ B ] 浙zhè江 [ C ] 勉强qiǎnɡ[ D ] 恶劣lüè
(2)[ A ] 戈ɡē壁 [ B ] 史册cè [ C ] 尴尬ɡà [ D ] 综zònɡ观
(3)[ A ] 趣qù味 [ B ] 徇xún私 [ C ] 配给jǐ [ D ] 附fù近
(4)[ A ] 恢弘hónɡ [ B ] 气魄pò [ C ] 露lòu出 [ D ] 撞zhuànɡ破
(5)[ A ] 干涸hé [ B ] 刹shà那 [ C ] 挽wǎn救 [ D ] 运载zài
(6)[ A ] 一幅fù [ B ] 尽jǐn管 [ C ] 纤xiān弱 [ D ] 俊jùn秀
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6分)
(1)[ A ] 吹佛 [ B ] 额头 [ C ] 烛光 [ D ] 蜿蜒
(2)[ A ] 栽花 [ B ] 辩认 [ C ] 聚集 [ D ] 开拓
(3)[ A ] 改革 [ B ] 丝绸 [ C ] 拐杖 [ D ] 膝黑
(4)[ A ] 弘伟 [ B ] 罕见 [ C ] 长廊 [ D ] 面颊
(5)[ A ] 扶老携幼 [ B ] 浓妆淡抹 [ C ] 前抑后合 [ D ] 壮丽巍峨
(6)[ A ] 汗流浃背 [ B ] 恍然大悟 [ C ] 豁然开朗 [ D ] 无优无虑
4、把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解释选出来。(2分)
(1)不悦 [ A ] 高兴;愉快 [ B ] 使愉快 [ C ] 姓
(2)银装素裹 [ A ] 颜色单纯;不艳丽 [ B ] 本来的;原有的
[ C ] 素来;向来 [ D ] 本色;白色
5、下列每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解释都有一个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2分)
(1)[ A ] 盎然春色:洋溢;盛 [ B ] 突兀森郁:高高地突起
[ C ] 闭息凝视:注意力集中 [ D ] 小心翼翼:严整有秩序
(2)[ A ] 光洁绚丽:色彩华丽 [ B ] 烛光摇曳:拖;拉;牵引
[ C ] 婉言谢绝:美好 [ D ] 变化多端:方面;项目
6、下列词语中“穷”只有一个与“变化无穷”中的“穷”意思相同,把它选出来。(1分)
[ A ] 贫穷 [ B ] 穷尽 [ C ] 穷苦 [ D ] 穷困
7、下列词语中“计”只有一个与“千方百计”中的“计”意思相同,把它选出来。(1分)
[ A ] 设计 [ B ] 计算 [ C ] 计策 [ D ] 计较
8、下列词语中“举”只有一个与“举世闻名”中的“举”意思相同,把它选出来。(1分)
[ A ] 举一反三 [ B ] 举国上下 [ C ] 举棋不定 [ D ] 举足轻重
二、画出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依次订正在括号内。(4分)
1.南辕北辙 绿草如阴 万事具备 能言善辨 尺璧寸阴( )
2.买椟还珠 百尺杆头 揠苗助长 费寝忘食 老生常谈 ( )
3.言简意赅 变本加利 驰名中外 目不瑕接 门廷若市 ( )
三、根据要求写成语。(4.5分)
1.前两个字重叠的: 、 、
2.描写文娱活动中演员表现的: 、 、
3.形容世界杯开幕式场面的: 、 、
四、根据要求完成习题。
1.用“严”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括号内。(7分)
爸爸对我的要求一向很( )。有一天,爸爸向我推荐了一篇文章,内容主要写:李大钊在革命形势非常( )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他被捕后,敌人对他( )拷打。最后,被敌人害死。读了文章后,爸爸要我讲给他听。我笑嘻嘻地讲着,一点也( )。爸爸用眼睛瞟了我一眼,我却没认识到问题的( )性,还是笑嘻嘻地讲着。爸爸用( )的语气说:“听,别讲了。李大钊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仍( )党的秘密,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可你还嘻嘻哈哈的,真是太不应该了!”听了爸爸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5分)
(1)中国乒乓球竞技水平(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乒乓球界不断地进行着技术创新。
(2)岳家军纪律严明,将士们( )自己忍饥挨饿,( )侵占百姓的一粒粮食,而且他们作战勇猛,屡屡击败金兵,( )赢得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誉。
3.围绕“毕业话题”写话。(5分)
(1)马上就要毕业了。李亮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准备送给班主任刘老师。你能帮他写几句赞美、祝福老师的话吗李亮还要求用上排比句呢!先想一想,再写下来。
(2)小学即将毕业,你马上就要离开母校了,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请你为母校设计一条广告语,宣扬学校的特色。(不要超过20字,要有个性)
五、综合改错。(7分)
4月的一天,我和爸爸去拜访溱湖湿地公园,一路上,《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等宣传标语不时映入眼帘。来到溱湖,只见岸边桃红柳绿,湖面碧波荡漾,在阳光下仿佛有无数可怕的精灵在跳动。会船表演开始了。湖面上立刻热烈起来,一条条会船争先恐后,生怕掉在别的船后面。看完表演,我忍不住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身边的游客也叹息不已。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六年级期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介绍
(一)古诗赏析(4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 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4.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三)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2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11.(2分)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答案 :10.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11.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的总结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案: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16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2分)
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5、地白(白)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16、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16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5.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
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2024高考分数线湖南-2024高考分数线湖南一本二本是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2025-06-262024年广东高考分数线--2024年广东高考分数线一览表
- 2025-07-02山东省事业单位;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时间
- 2025-06-27高考数学题型与技巧?
- 2025-04-052024教师资格证
- 2025-04-292024考研时间表
- 2025-04-18贵州的大学排名——贵州的大学排名一览表及分数线
- 2025-04-18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
- 2025-04-16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 2025-06-28高考怎么投档最安全
- 2025-04-22山东省事业单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