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厨考试网-考试资讯平台

当前位置:乐厨考试网 > 考试资讯 > 教育法律法规考大题嘛-教育法试题

教育法律法规考大题嘛-教育法试题

2025-07-05 01:30:27

接下来,乐厨考试网将带你认识并了解教育法律法规试题,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教育法律法规考大题嘛

教育法律法规考大题嘛

教育法律法规考大题的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 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 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教育法律法规》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__年义务教育制度.A.九B.十C.十一D.十二(A)2、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__.(C)A.学费B.杂费C.学费、杂费D.学费、杂费、住宿费。

教育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试题

一、 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 9月1日起施行。

2、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 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民族团结的教育。

3、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 宗教相分离。

4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5、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 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 教职工代表大会 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7、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辅导 。

8、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 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9、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 事权和财权 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10、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 教育费附加 ,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 义务教育 。

11、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 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行政处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3、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4、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5、国家教育考试由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

6、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民办教育除外。(×)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所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9、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10、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除外。(×)

11、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12、受教育者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1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14、国家鼓励境内、境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

15、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三、选择题

1、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B、优先发展)。

2、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各少数民族地(A、发展教育事业)。

3、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B、有合格的教师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有必要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主要行政负责人的任职条件是(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在中国境内定居 C、具有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

5、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的有(A、国家机关B、军队C、企业事业单位D、其他社会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时间为(2006年6月29日)。

2、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不收学费、杂费)。

4、发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5、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7)周岁。

6、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7、(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8、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0、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1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13、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14、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5、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16、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7、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18、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19、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20、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21、(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22、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4、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25、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生活费)

26、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8)章(63)条。

27、县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28、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班和(非重点)班。

29、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30、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义务教育的实施。(X)

2、教科书审查人员可以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X)

3、现有一名13周岁的男孩,为中国籍新加坡人,不享有义务教育规定的权力和义务。(X)

4、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必须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5、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X)

6、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7、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规定。(X)

8、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督促其履行责任。(X)

9、如果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X)

10、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三、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什么时间修订的?

答:2006年6月29日修定。

2十六大提出的新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试题二

一、填空题

1、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3、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6、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过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0、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 ,制定本法。

11、凡具有_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情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2、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3、国务院和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

14、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_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15、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16、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_引咎辞职。

17、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_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 _的学校(班)。

18、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_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19、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年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20、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_开除。

2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22、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_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3、教科书由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_微利 原则确定基准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基准价确定。

24、国家鼓励教科书_循环使用。

25、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按照本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二、判断题

1、学校应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

2、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

3、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任何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招收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5、适龄儿童年、少年免试入学。(√)

三、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2、校长负责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请写出本条所规定的四种情形。

答:(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2、《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任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请写出本条所规定的四种情形。

答:(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六、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意义:

答:这款规定标志着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免费”成为新《义务教育法》最大的一个亮点。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得起学,不会因贫辍学,使义务教育更加名副其实。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不许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的试题以及答案

在生活中,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法律知识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那么,法律知识的考试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选择题

1.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各部、委、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这体现的是法律的( C )

A.概括性特征 B.普遍性特征

C.规范性特征 D.严谨性特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 D )

A.委托性法律规范 B.命令性法律规范

C.禁止性法律规范 D.授权性法律规范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5.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B ) A.法律权利 B.法律义务

C.法律后果 D.法律事实

6.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C )

A.社会性的监督 B.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C.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D.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7.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是( D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 C )

A.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B.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C.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9.决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国家机关是( D )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下列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不设立常务委员会的是( B )

A.省人民代表大会 B.乡人民代表大会

C.县人民代表大会 D.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11.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 C )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2.流转税是指对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所征收的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其中增值税是指( C )

A.对销售不动产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B.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C.海关依照关税法律规定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D.以商品生产和劳务的各个环节的增值因素为征收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A )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14.下列有关代理行为的法律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代理人必须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

B.代理人必须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

C.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

D.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独立作出意思表示

15.下列法律关系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的是( B )

A.租凭法律关系 B.婚姻法律关系

C.收养法律关系 D.监护法律关系

16.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则诉讼时效( D )

A.终结 B.中止

C.中断 D.延长

17.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查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甲的行为( B )

A.是犯罪预备 B.是犯罪未遂

C.是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8.下列关于刑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刑罚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

B.刑罚可适用于一切犯罪嫌疑人

C.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D.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

19.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主人。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为个人谋福利

C.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20.我们应当确立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C )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B.金钱拜物教的人生目的

C.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目的

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21.下列对信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C )

A.信念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

B.信念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信服的态度

C.信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D.信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22.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C )

A.理想就是现实

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2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

24.“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属于( C )

A.民法规则 B.生活习惯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25.“真正的爱情就是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这表明了爱情的( B )

A.纯洁严肃性 B.平等互爱性

C.专一排他性 D.强烈持久性

26.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 D )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

27.学习和掌握人际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 D )

A.学会认知的要求 B.学会做事的要求

C.学会劳动的要求 D.学会做人的要求

28.不正确的交友方式或观念是( C )

A.君子之交淡如水 B.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C.要想朋友好,银钱少打扰 D.对友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9.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 D )

A.心理情绪不急不躁 B.思维正常,体格强壮

C.体质好,身体无疾病状态 D.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30.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在自然界和文学艺术中发现、欣赏美的能力是( D )

A.创造能力 B.审美能力

C.识别能力 D.想象能力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多选题

31.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职责有( )

A.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B.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和监督

C.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D.代理被监护人参加民事诉讼

E.对被监护人的不法行为承担财产赔偿责任

33.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 )

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主体 D.犯罪客观方面

E.犯罪主观方面

34.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

A.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剥夺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C.剥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剥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E.剥夺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35.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属于人生观范畴的有( )

A.人为什么活着

B.怎样生活才有价值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如何

D.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E.如何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矛盾

36.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下列选择是指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有( )

A.个人的社会存在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体的人生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

D.作为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关系

E.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37.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 )

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对夫妻整天吵架呕气,丈夫甚至对妻子拳脚相加

C.某丈夫不辞劳苦,20多年精心待候卧病在床的妻子

D.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E.某儿媳每逢周未都去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洗刷打扫做家务

38.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有( )

A.不随地吐痰

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

C.捡到财物,占为已有

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

E.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病残孕让座

39.某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时,也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40.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需要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人际吸引因素主要包括( )

A.正确的人生观 B.良好的心理品质

C.高尚的品德修养 D.奢糜的生活作风

E.卓越的智慧和才能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简答题

41.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分为哪几类

42.简述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实现这种共同理想的意义何在

44.“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自我修养的途径是什么

45.简述人际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论述题

46.结合香港、澳门的回归,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21-2022 乐厨考试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2028965号 网站地图